在线购买
从古至今认识诺丽
对于不认识诺丽或是对诺丽了解不多的朋友,这篇文章会是一个普及知识的好开始。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诺丽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应用,带大家从古至今认识诺丽。
诺丽(Noni)又称诺丽,英文名Noni,是茜草科(Rubiaceae)植物海巴戟天(Morinda Citrifolia)的别名。它有各种俗称:在印度次大陆被称为“印度桑椹”,在马来西亚被称为“mengkudu”,在东南亚被称为“Nhau”,在加勒比地区被称为“止 痛 树”,在澳大利亚被称为“奶酪果”,在大溪地又被称“不老果”。
关于诺丽果使用历史的记载最.早源于波利尼西亚,波利尼西亚人民认为2000年前他们的祖先从东南亚移民而来时带来了很多药用植物,诺丽则是其中常用的12种之一,也是用于治疗常见疾病和维持人体健康的草药。
(法属波利尼西亚岛)
在《库克群岛的主岛屿——拉罗汤加岛上的植物群》这本书中记载1769年英国探险家、奋进号船长James Cook(詹姆斯·库克)曾在17世纪晚期在塔希提岛(大溪地)使用过诺丽,且当地原住民对诺丽果实非常喜爱;而在1866年的出版物《斐济岛上植物历史、使用和属性的描述》中讲到,在斐济群岛,诺丽作为食物食用,随后的出版物中则描述到在太平洋群岛、东南亚、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均食用诺丽;这种水果被作为夏威夷毛利岛原住民的食物,也是缅甸人制作咖喱粉所需准备的原料之一。但目前另有考证推测诺丽最.早起源于印度的东南部,后传播到东南亚地区,其后由于商贸等原因流传至太平洋群岛。
(詹姆斯·库克)
而后的二战期间,美军在现今南太平洋群岛作战时,医疗人员发现一种遍布该地的小型开花灌木诺丽树,其果实具有强烈的臭味,但对伤口消.炎具有很好的疗效。这些诺丽果实可以浮在水面上,利用海潮传播种子,在太平洋周边岛屿的海边均可看到自然生长的群落。美军在惊喜之余把该发现写进了《生存手册》中,告知作战的士兵在受伤情况下可以用诺丽树上结出的小果 擦 拭 消 炎。此后,美军不仅用诺丽 擦 拭 伤 口 消 炎,也开始食用果实。战争结束后,医疗研究人员带着科研人员重新返回大溪地,开始对诺丽进行全面研究。
早在1943年,美国政府批准将诺丽果实认定为可食用植物资源;20世纪90年代,美国开发的诺丽健产品进入国.际市场;2003年,欧盟将诺丽果汁批准为新型食品配料,可添加于经巴氏消毒的果汁饮料中;美国药典中“医师案头参考”(Physician's Desk Reference, PDR)的“非 处 方 药 与 草 药”中,诺丽果汁等三种诺丽产品名列其中;在2010年5月,我国卫生部也将“诺丽果实放置后熟、洗净、打浆、去皮籽、杀菌后,灌装密封”的诺丽果浆批准为新资源食品。
通过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献报道查阅,已有众多针对诺丽果汁的毒理学、过敏性、基因毒性的实验以及临床安全性的研究。毒理学实验表明从组织学(各个器官)、临床化学(各种酶指标如: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)以及血液学(例如红细胞、血小板等指标)三方面的实验评价均表明诺丽果汁是安全的食品成分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